您好,欢迎访问【郑州市永晟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】官方网站!

免费咨询热线:

185-380-57333
当前位置:首页 >> 行业新闻 >> 公司新闻

制约精密陶瓷的产品质量的原因

时间:2025-10-28

  在精密陶瓷(如氧化铝、氮化硅、碳化硅陶瓷)的固相烧结生产中,三类核心问题直接制约产品质量:

  1.致密化不足:部分产品致密度仅 85%-90%(远低于行业要求的 95% 以上),导致性能大幅下降。例如某企业生产的 99% 氧化铝陶瓷衬砖,因致密度不足 90%,抗弯强度仅 300MPa,较标准值(450MPa)降低 33%,且耐磨性下降 25%,无法满足矿山机械的耐磨需求。

  2.晶粒长大不均匀:烧结后陶瓷显微结构中出现 “异常长大晶粒”,如氮化硅陶瓷在 1700℃无控温烧结时,部分晶粒尺寸从初始 2μm 增至 15μm,形成 “粗大晶粒 - 细小组粒” 混杂结构,导致材料韧性波动 ±15%,断裂韧性最低仅 4MPa・m¹/²,无法用于高端轴承部件。

  3.性能波动显著:同一批次产品的关键性能(如介电常数、热导率)偏差达 8%-12%。某电子陶瓷企业生产的氧化铝陶瓷基板,因烧结温场不均,不同区域热导率从 28W/(m・K) 降至 22W/(m・K),导致芯片散热效率差异显著,良品率仅 72%。

氧化铝台阶环.jpg

  二、原因分析

  (一)致密化不足的核心原因

  1.热力学驱动力不足:原料粉末粒径过大(如 10μm 以上的氧化铝粉末),比表面积小,表面能仅0.8-1.2J/m²(而 1μm 粉末表面能达 3.5-4.0J/m²),根据烧结热力学核心公式 ΔG=γ・ΔS(ΔG 为 Gibbs 自由能变化,γ 为表面能,ΔS 为表面积变化),表面能过低导致原子迁移的驱动力不足,无法实现颗粒间有效结合。

  2.动力学扩散受限:无烧结助剂时,陶瓷原子扩散系数极低。例如纯氧化铝在 1500℃时,晶格扩散系数 Dₗ=10⁻¹⁸m²/s,晶界扩散系数 Dgb=10⁻¹⁴m²/s,原子需克服 500kJ/mol 以上的活化能才能迁移,导致烧结中期气孔无法快速收缩,最终残留闭口气孔率达 8%-10%。

  (二)晶粒长大不均匀的关键诱因

  1.温度失控与时间过长:烧结温度超过临界值(如碳化硅陶瓷临界温度 1900℃)时,Ostwald 熟化效应加剧 —— 大晶粒通过吞噬小晶粒快速生长,且保温时间从 2h 延长至 4h 时,晶粒尺寸可从 3μm 增至 8μm(增长率 167%)。

  2.原料粒度分布不均:粉末粒径标准差(RSD)超过 15% 时,小颗粒先发生烧结,大颗粒成为 “晶核” 并持续长大。例如某批次氮化硅粉末粒径分布为 0.5-10μm(RSD=22%),烧结后晶粒尺寸差异达 5 倍,形成严重的结构异质性。

  (三)性能波动的主要来源

  1.温场均匀性差:工业窑炉内温差达 ±5℃以上时,不同区域烧结程度差异显著。例如窑炉边缘温度比中心低 4℃,导致边缘产品致密度比中心低 6%,进而引发热导率偏差达 10%。

  2.工艺参数离散:升温速率波动(如从 5℃/min 骤升至 10℃/min)会导致颗粒颈部生长不均,部分区域出现 “过烧结”(晶粒粗大),部分区域 “欠烧结”(致密度低),最终表现为性能离散。


copyright ©2017-2024 郑州永晟 豫ICP备2024077252号 XML地图 网站模板
网站首页 电话咨询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