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访问【郑州市永晟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】官方网站!

免费咨询热线:

185-380-57333
当前位置:首页 >> 行业新闻 >> 行业资讯

烧结氧化铝陶瓷出现裂纹的原因分析

时间:2025-08-11

  烧结氧化铝陶瓷出现裂纹的原因分析

  烧结氧化铝陶瓷的力学性能、耐高温性和化学稳定性,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然而,在生产过程中,裂纹问题时常出现,不仅影响产品质量,还会增加生产成本。以下从原料、成型、烧结三个关键环节,详细分析裂纹产生的原因。

  原料环节的影响

  原料的质量和处理方式是导致陶瓷裂纹的因素。原料纯度不足是常见问题,若氧化铝粉末中含有较多杂质,如二氧化硅、氧化铁等,在烧结过程中会形成低熔点相。这些低熔点相在高温下容易产生液相,冷却时液相凝固收缩与陶瓷基体收缩不一致,从而产生内应力,当内应力超过陶瓷材料的强度极限时,

  就会现裂纹。

  原料粒度不均匀也会引发裂纹。如果氧化铝粉末颗粒大小差异过大,在烧结过程中,小颗粒先发生烧结收缩,大颗粒后收缩,颗粒之间的收缩不同步会产生应力集中。而且,粒度不均匀会导致坯体密度分布不均,在烧结时不同区域的收缩率不同,进一步加剧应力积累,形成裂纹。

  此外,原料的含水率不合适同样会造成问题。当原料含水率过高时,成型后的坯体中存在过多水分,在干燥过程中水分蒸发过快,坯体表面与内部产生较大的湿度梯度和收缩差异,容易出现干燥裂纹。而含水率过低则会使坯体可塑性差,成型时易产生内应力,在后续烧结过程中释放应力时可能引发裂纹。

电熔锆陶瓷件.jpg

  成型环节的问题

  成型工艺是陶瓷生产的关键步骤,其操作不当会直接导致裂纹产生。成型压力不均匀是主要原因之一,在压制成型过程中,若模具设计不合理或压力分布不均,坯体不同部位所受压力不同,会导致坯体密度不均匀。密度低的区域在烧结时收缩量大,密度高的区域收缩量小,这种收缩差异会产生较大的内应力,进而产生裂纹。

  成型压力过大或过小也会带来不良影响。压力过大时,坯体内部颗粒间的空气难以排出,在烧结过程中空气受热膨胀,可能在坯体内部形成气泡,气泡破裂后就会产生裂纹。压力过小时,坯体致密度低,孔隙率大,烧结过程中孔隙收缩不均匀,容易在孔隙集中区域产生应力集中,导致裂纹出现。

  对于注浆成型工艺,浆料性能不佳会引发裂纹。如果浆料的流动性差、稳定性不好,在注浆过程中坯体各部位的致密度不一致,干燥和烧结时收缩不均匀。同时,浆料中若含有较多气泡,成型后气泡留在坯体中,烧结时气泡膨胀破裂形成裂纹。

  烧结环节的关键因素

  烧结过程是陶瓷获得性能的重要阶段,温度制度和气氛控制不当是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。升温速度过快会使坯体内部温度分布不均,表面温度升高快,先发生收缩,而内部温度低,收缩滞后,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和收缩差异,产生热应力。当热应力超过陶瓷的抗张强度时,就会出现表面裂纹或内部裂纹。

  烧结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也会导致裂纹。温度过高会使陶瓷晶粒过度长大,晶粒之间的结合力减弱,材料脆性增加,在冷却过程中容易因收缩应力而产生裂纹。保温时间过长则会使晶界处的低熔点相过多,晶界强度下降,冷却时晶界处易产生裂纹。

氧化铝陶瓷棒.jpg

  冷却速度不合理是产生裂纹的另一个重要因素。冷却速度过快时,陶瓷表面快速冷却收缩,而内部温度较高,仍在继续收缩,表面受到内部的拉伸应力,当应力超过材料强度时就会产生冷却裂纹。特别是对于厚壁陶瓷制品,冷却速度过快更容易产生较大的内外温差和收缩差异,导致裂纹出现。

  此外,烧结气氛不当也可能引发裂纹。在还原性气氛中烧结含有氧化铁等杂质的氧化铝陶瓷时,氧化铁会被还原,产生体积变化,导致坯体内部应力增加,可能引发裂纹。同时,气氛中若含有有害气体,可能与陶瓷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,产生新的物质,引起体积变化和内应力,进而产生裂纹。

  综上所述,烧结氧化铝陶瓷出现裂纹是原料、成型、烧结等多个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在生产过程中,需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工艺参数,提高原料质量,优化成型工艺,合理制定烧结制度,以减少裂纹的产生,提高产品质量。出


copyright ©2017-2024 郑州永晟 豫ICP备2024077252号 XML地图 网站模板
网站首页 电话咨询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