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访问【郑州市永晟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】官方网站!

免费咨询热线:

185-380-57333
当前位置:首页 >> 行业新闻 >> 行业资讯

颗粒级配对固相烧结碳化硅陶瓷的影响分析

时间:2025-11-05

  摘要: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颗粒级配对固相烧结碳化硅陶瓷性能的影响。结果表明,颗粒级配能够显著改善碳化硅陶瓷的致密度、力学性能以及微观结构。通过合理的颗粒级配,可以优化粉末床的堆积状态,进而提高成型素坯的体积密度和力学性能,制备出高致密、高强度的碳化硅陶瓷。

  1. 实验过程

  1.1 实验材料

  实验采用的材料包括造粒SiC粉末(D50=82 μm,纯度>99.8%)、SiC粉末(D50=5 μm,纯度>99%)和炭黑(纯度>99%)。激光成型用黏结剂为热塑性酚醛树脂粉末(D50=20 μm,纯度>98%),前驱体为聚碳硅烷溶液(室温黏度65 mPa·s,热解产率89%)。

  1.2 实验方法

  实验中采用选区激光烧结(SLS)技术结合常压固相烧结工艺制备碳化硅陶瓷。首先,通过SLS技术成型素坯,然后对素坯进行冷等静压(CIP)处理,最后进行常压固相烧结。实验中还引入了多次重复聚合物浸渍与热解(PIP)工艺,以进一步提高陶瓷的致密度。

碳化硅阀座.jpg

  2. 结构分析

  2.1 颗粒级配对成型素坯的影响

  颗粒级配能够有效改善粉末床的堆积状态,提高成型素坯的致密度。实验中,采用中位径82 μm的球形造粒SiC和市售多角状中位径5 μm的SiC粉末进行级配,质量比为7:3。结果表明,级配粉末成型坯体的体积密度和抗弯强度比未级配中位径82 μm的SiC坯体均提升了20%以上。

  2.2 颗粒级配对烧结体的影响

  尽管颗粒级配显著提高了成型素坯的体积密度,但烧结体的致密度仍然较低,必须引入其他致密化方法。实验中,通过CIP、PIP以及CIP结合PIP后常压固相烧结等工艺,系统表征了各工艺对SiC陶瓷孔径分布、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。例如,级配CIP-SSiC烧结体的体积密度为2.54 g/cm³,而未级配D50=82 μm体系CIP-SSiC烧结体的体积密度仅为2.29 g/cm³,且抗弯强度(99.4 MPa)与级配烧结体(136.8 MPa)相差37%左右。

  从微观结构来看,级配CIP-SSiC烧结体的缺陷比未级配D50=82 μm体系烧结体更少,未级配体系存在更多的孔隙,颗粒之间结合不紧密。此外,级配体系在制备低收缩率SiC陶瓷方面具有显著优势。级配CIP-PIP-2-SSiC烧结体的X、Y轴收缩率均低于6.5%,Z轴收缩率为13.6%,而未级配体系的X、Y轴收缩率均为7.5%,Z轴收缩率为16.5%。

  3. 结论

  颗粒级配对固相烧结碳化硅陶瓷的性能具有显著影响。通过合理的颗粒级配,可以优化粉末床的堆积状态,提高成型素坯的体积密度和力学性能,进而制备出高致密、高强度的碳化硅陶瓷。实验结果表明,级配体系在烧结致密化、力学性能提升以及低收缩率制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。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颗粒级配与其他烧结工艺的结合,以进一步优化碳化硅陶瓷的性能。


copyright ©2017-2024 郑州永晟 豫ICP备2024077252号 XML地图 网站模板
网站首页 电话咨询 返回顶部